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2022光伏產業報告:龍頭擴產加速,硅料硅片企業綜合實力居前 | 2023-01-31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field.10jqka.com.cn/20221109/c642809098.shtml" 排行榜選取A股申萬二級行業——光伏設備以及三級行業——光伏發電共64家企業作為研究對象,主要以2021年財務數據為基礎,從七大維度共16個財務指標對上述企業進行比較分析。 作者|鄭少娜 編輯|孫一鳴 能源結構轉型是我國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的關鍵,光伏發電則是推動能源結構轉型的主要動力。 目前,我國已將光伏產業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產業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驅動的雙重作用下,我國光伏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已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在制造規模、技術水平和市場份額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 尤其是今年以來,俄烏沖突導致全球能源價格持續高位震蕩,刺激光伏裝機量提升,下游需求持續旺盛,帶動光伏板塊營收及利潤加速向上。 本篇報告旨在對A股64家光伏上市企業的綜合實力進行比較分析,從企業價值、經營能力與收益質量、資本結構與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現金流、成長能力以及研發創新投入共七大維度挖掘光伏板塊的潛在價值,以期為讀者提供參考。 摘要 光伏市場景氣度向好,龍頭擴產加速。從需求端看,2021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同比增加13.9%,2022年上半年新增裝機量同比增長137%,行業需求持續旺盛。光伏行業正在進行新一輪大規模產能投放,頭部企業的優勢聚集效應日益顯現,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 技術迭代加快,光伏設備端迎機遇。光伏發電即將脫離對補貼的依賴,在降本增效的市場要求下,光伏技術不斷升級迭代,例如硅片向大尺寸、薄片化方向發展,電池片逐步向高效電池片TOPCon和HJT等方向發展,光伏組件逐漸走向超高功率化,而產業技術的進步會帶動整條光伏產線設備的更換,產生較大的設備投資空間。 硅料硅片企業綜合得分普遍較高。在本次排行榜單中,硅料硅片企業在市值管理、營收規模、盈利質量等方面得分普遍較高;光伏加工設備、逆變器企業在盈利質量、研發創新投入等方面表現突出;而磨具磨料企業由于競爭激烈普遍面臨營收增速不佳、凈利潤出現虧損的經營局面。 光伏發電經營效率偏弱,逆變器企業回款能力強。由于光伏發電企業以投資運營光伏電站為主,它們的下游客戶是國家電網,結算周期相對較長,致使應收賬款管理能力普遍較弱,拉低了整體的資產經營效率。另外,逆變器企業的收現比較高。近年來,國產逆變器的技術與產品性能不斷提升,在低成本優勢助力下,國產逆變器企業成功突圍出海,在全球前十大逆變器廠商中,陽光電源(300274)、錦浪科技(300763)、固德威等國內企業處于優勢地位。 光伏加工設備研發投入高。光伏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技術進步加快促進產業更新換代,在2021年光伏企業研發創新投入前十五大榜單中,光伏加工設備企業占據七席,并且光伏加工設備企業的研發費用率均值為6.63%,中位數為6.51%,在光伏企業中同樣處于較高水平。 目錄 一、光伏行業發展概況 1.1需求端:市場需求旺盛,景氣度向好 1.2技術層面:技術迭代加快,光伏設備端迎機遇 1.2.1硅片:向大尺寸、薄片化發展 1.2.2電池技術:TOPCon和HJT將成主流 1.2.3光伏組件:超高功率成趨勢 1.2.4逆變器:組串式市占率快速上升 1.2.5發電端:脫離補貼,平價上網 1.3競爭格局:龍頭擴產加速,話語權增強 二、產業鏈分析 2.1上游 2.1.1硅料硅片:供需仍偏緊,龍頭產能加速擴張 2.1.2光伏輔材:企業數量眾多,細分領域小而精 2.1.3磨具磨料:產品價格下降,處于優勝劣汰博弈期 2.1.4光伏加工設備:國產化替代持續,龍頭緊抓研發創新 2.2中游:光伏電池及組件集中度將提升 2.3下游 2.3.1逆變器:需求持續增長,龍頭企業突圍出海 2.3.2光伏發電:大型國企央企坐鎮,民企力量異軍突起 三、總榜單:硅料硅片企業摘冠 四、榜單解讀:八家市值超千億,光伏加工設備研發投入高 4.1企業價值:八家市值超千億,光伏電池組件占半 4.2營收質量:硅料硅片話語權較強,組件利潤空間備受擠壓 4.3資本結構與償債能力:資產負債率均值達52.16%,禾邁股份負債最低 4.4營運能力與現金流:光伏發電經營效率偏弱 4.5成長能力:光伏加工設備企業營收高增 4.6研發創新投入:光伏加工設備企業包攬研發榜前二 圖表目錄 圖表1-1:2012—2021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情況(萬千瓦時) 圖表1-2:2021年光伏行業前五大企業的市場份額(CR5)情況 圖表2:光伏產業鏈上下游的主要構成情況 圖表3:2022年光伏上市企業綜合排行榜 圖表4-1:12家光伏電池組件企業的市值規模情況(截至2022930) 圖表4-2:2021年各子行業光伏企業的銷售毛利率均值情況(%) 圖表4-3:2021年光伏電池組件企業的銷售毛利率情況(%) 圖表4-4:2021年光伏逆變器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情況 圖表4-5:2021年分行業光伏企業的營運能力情況 圖表4-6:2021年光伏企業的收現比前十五強 圖表4-7:2021年子行業光伏企業的營收同比增速均值以及復合增速均值情況(%) 圖表4-8:2021年光伏企業研發創新投入前十五大榜單 圖表4-9:2021年子行業光伏企業的研發費用率均值和人員占比均值情況(%) 光伏行業發展概況1.1需求端:市場需求旺盛,景氣度向好 光伏發電是指利用太陽能電池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該發電系統主要由太陽能電池板(組件)、控制器和逆變器三大部分組成。 自21世紀初以來,光伏行業步入爆發式增長階段。受國際經濟形勢、貿易摩擦、行業技術面臨階段性瓶頸等因素的影響,2011年至2013年全球光伏行業市場增速放緩,但總體上仍呈上升態勢。過去十年,在政策支持與產業發展推動下,國內光伏裝機規模越來越大。 如圖表1-1所示,2021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規模達54.88GW,同比增加13.9%,累計裝機規模突破300GW。其中,光伏組件產量、多晶硅產量、新增裝機量、累計裝機量分別連續15年、11年、9年、7年位居全球首位。 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2年上半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量為30.88GW,同比增長137%;海外方面,2022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組件出口量為83.8GW,同比增長90%,反映出光伏行業需求持續旺盛,景氣度向好。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數據,預計到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270GW—330GW,是目前需求的2倍以上。 近年來,光伏制造企業及新興產業資本紛紛投入資源布局硅片產能,以滿足未來光伏產品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如隆基綠能(601012)(601012.SH)、協鑫科技(002506.SZ)、TCL中環(002129)(002129.SZ)、通威股份(600438)(600438.SH)、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002459.SZ)、京運通(601908)(601908.SH)、上機數控(603185)(603185.SH)等企業先后宣布進行單晶硅片擴產,光伏行業迎來新一輪擴產周期。 1.2技術層面:技術迭代加快,光伏設備端迎機遇 從整個光伏產業鏈看,硅片向大尺寸、薄片化方向發展,電池片逐步向高效電池片方向發展,TOPCon和HJT未來會逐步成為主流,超高功率是光伏組件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光伏產業技術的進步會帶動整條產線設備的更換,產生較大的設備投資空間。 1.2.1硅片:向大尺寸、薄片化發展 隨著光伏市場的不斷發展,太陽能電池片產量規模穩步提升,帶動光伏產業對上游硅片需求的穩步增長。 目前主流的多晶硅生產技術主要有三氯氫硅法和硅烷流化床法,產品形態分別為棒狀硅和顆粒硅。2021年,硅烷流化床法的顆粒硅產能和產量小幅增加,顆粒硅市占率有所上漲,同比提升了1.3個百分點,達到4.1%;不過,三氯氫硅法生產工藝相對成熟,2021年棒狀硅產量占比達95.9%。未來,若顆粒硅的產能進一步擴張,并且隨著生產工藝的改進和下游應用的拓展,市場占有率會進一步提升。 從轉換效率看,單晶硅電池組件的轉換效率普遍高于多晶硅,隨著單晶的拉晶技術進步及金剛線切片技術的產業化,單晶硅片成本大幅下降,使得單晶硅電池組件的市場份額迅速提升。 CPIA預測,未來幾年單晶硅電池市場份額逐步增大,2022年單晶硅片市場份額預計超過70%。可見,高效單晶硅電池片逐漸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 從近幾年光伏行業發展趨勢看,硅片逐漸向大尺寸、薄片化方向發展。 硅片尺寸的增加,可帶來硅片、電池、組件、BOS(光伏平衡系統)等多環節成本下降,同時能直接提升組件功率,進而提升大尺寸組件的產品競爭力。另外,硅片厚度對電池片的自動化、良率、轉換效率等均有影響,薄片化有利于降低硅耗和硅片成本,但會影響碎片率。目前切片工藝完全能滿足薄片化的需要,但硅片厚度還要滿足下游電池片、組件制造端的需求。 據CPIA數據,2021年,市場上硅片尺寸種類多樣,包括156.75mm、157mm、158.75mm、166mm、182mm、210mm等,且各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其中,158.75mm和166mm尺寸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50%;156.75mm尺寸的市場份額下降為5%,未來將持續降低;166mm是現有電池產線可升級的最大尺寸方案,因此將是近兩年的過渡尺寸;182mm和210mm尺寸的總市場份額由2020年的4.5%迅速增長至2021年的45%,未來仍將快速擴大。 1.2.2電池技術:TOPCon和HJT將成主流 憑借較低的制造成本和不斷提升的電池轉化效率,單晶PERC技術路線成為目前光伏電池片的主流產品。2021年,隨著PERC電池片新產能持續釋放,PERC電池片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至91.2%。在轉換效率方面,P型電池逐漸逼近極限,極限效率更高的N型電池(HJT和TOPCon)轉化效率和產能正快速提升。 隨著PERC電池轉換效率逐漸逼近極限,在政策、市場、技術多方因素的作用下,光伏廠商正努力尋求進一步降本增效的方案。其中,HJT電池憑借轉換效率高、衰減率低、工藝步驟少且降本路線清晰等優勢特征,有望成為下一代主流的光伏電池技術。 HJT和TOPCon的本質都是通過在電池片中的晶體硅上沉積硅系薄膜,形成鈍化結構,這種結構可以減少光電轉換過程中載流子的復合,增加載流子的壽命,從而提升電池的轉換效率。 據CPIA數據,2021年,PERC技術電池量產平均轉換效率約為23.1%,較2020年的22.8%有所提升,但增速放緩,同期N型電池平均轉換效率超過24%,市場占有率卻僅為3%。2021年,經德國ISFH研究所測試,中國企業在硅基異質結電池(HJT)取得重大突破,轉換效率高達26.3%,創下了新的世界紀錄。 目前,雖然HJT和TOPCon量產規模與PERC相比差距較大,但其作為下一代主流電池技術,發展速度極快。 CPIA預測,2022年N型電池的市場占有率有望從3%提升至13.4%,其中TOPCon電池放量更快,2022年底產能有望超過35GW,HJT電池超過13GW。 另據PV-InfoLink數據,2022年,TOPCon電池產能預計將超過37GW,未來三年TOPCon產能快速增長,2024年將超過100GW。 目前,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光伏廠家開始選擇規劃HJT太陽能電池生產線,部分光伏產品制造商已經啟動HJT太陽能電池的擴產項目,如安徽華晟二期2GW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生產項目、金剛玻璃1.2GW大尺寸半片超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及組件項目、通威股份1GW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生產項目等,表明了目前HJT電池已經初步具備規模化生產的條件,在降本增效的內在驅動下,光伏行業即將快速迎來新一輪變革。 此外,薄膜太陽能電池具有衰減低、重量輕、材料消耗少、制備能耗低、適合與建筑結合(BIPV)等特點,正逐漸得到發展,目前能夠商品化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主要包括銅銦鎵硒(CIGS)、碲化鎘(CdTe)、砷化鎵(GaAs)等。 1.2.3光伏組件:超高功率成趨勢 從產品看,無論硅片電池還是光伏組件,其功率和效率均在2021年實現了質的飛躍。目前,大部分的組件企業均發布了600W以上的產品,少數幾家企業甚至發布了700W以上的組件,企業產能布局重心逐漸往超高功率方向傾斜。 在尺寸組件方面,大尺寸組件能夠有效降低系統環節單位成本,因此其市占率迅速提升。據CPIA數據,2021年,182mm和210mm尺寸硅片合計市占率達到45%;預計到2025年,182mm和210mm硅片尺寸組件市占率將快速提升至90%以上。 在單雙面組件方面,雙面組件由于發電增益效果好,市占率持續提升至37.4%,未來雙面組件市占率有望提升至50%。 此外,建筑光伏一體化BIPV、BAPV功能性組件等新技術不斷出現,由于其獨特的應用場景帶來的增值空間,逐漸引起組件企業的重視。 超高功率是光伏組件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從產業鏈配套來看,自硅料、硅片、電池片,至玻璃、背板、支架、接線盒、連接器等每個環節均為提高組件功率、降低BOS成本和系統成本做出相應準備。 與此同時,下游對于超高功率組件的發展也給出積極回應。2022年上半年,多家電力央企在招標時明確選擇高功率組件,體現了市場對于高效產品技術路線的認可,表明選用超高功率組件、降低度電成本的理念已成為行業共識。 1.2.4逆變器:組串式市占率快速上升 作為光伏系統唯一具備多種數字化功能、同時又直接銜接電網的智能設備,光伏逆變器是光伏發電系統的核心部件。 2016年,市場上逆變器以集中式逆變器為主,市占率在六成以上,而近年來,由于具有系統發電效率高、應用場景廣泛、成本快速下降等突出優勢,組串式逆變器在集中式光伏電站的應用市場市占率不斷上升,逐步取代集中式逆變器。 1.2.5發電端:脫離補貼,平價上網 2021年6月,國家發改委宣布,自2021年起,對新備案集中式光伏電站,中央財政不再補貼,實行平價上網。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量達29.28GW,首次超過集中式新增裝機量的25.6GW。可見,未來光伏發電將從集中式光伏發電轉移至分布式光伏發電。 目前光伏發電即將脫離對補貼的依賴,光伏平價目標的巨大壓力迫使光伏制造企業加速降低光伏度電成本,新技術的應用步伐不斷加快。 1.3競爭格局:龍頭擴產加速,話語權增強 光伏行業正在進行新一輪大規模產能投放,主要圍繞著大尺寸硅片、電池及組件展開,淘汰低效率和高成本的老產能,加速行業整合。在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和降本增效的要求下,光伏行業內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品牌優勢、全球銷售網絡布局的企業更加受益,優勢頭部企業聚集效應日益顯現,光伏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如圖表1-2所示,在多晶硅、硅片領域,CR5均在80%以上,龍頭企業的市場話語權更高;相對來說,電池片以及組件方面的CR5在50%—60%區間,行業競爭逐漸加劇;光伏玻璃CR2合計超過50%,競爭格局相對穩定。 據CPIA數據,2021年,全國多晶硅產量達50.5萬噸,同比增長27.5%。其中,前五大企業的產量均超過5萬噸,合計占國內多晶硅總產量的86.7%。2022年,隨著多晶硅企業技改及新建產能的釋放,產量預計將超過70萬噸。 硅片方面,2021年,全國硅片產量約為227GW,同比增長40.6%,預計2022年全國硅片產量將超過293GW。其中,2021年,前五大企業的總產量占國內硅片總產量的84%,且產量均超過10GW,頭部企業加速擴張。 電池片方面,2021年,全國電池片產量約為198GW,同比增長46.9%,預計2022年全國電池片產量將超過261GW。其中,2021年,前五大企業的總產量占國內電池片總產量的53.9%,前六大企業產量均超過10GW。 電池片組件方面,2021年,全國組件產量達到182GW,同比增長46.1%,以晶硅組件為主,預計2022年組件產量將超過233GW。其中,2021年,前五大企業的總產量占國內組件總產量的63.4%,前五大企業產量均超過10GW。 光伏發電市場方面,2021年,全國新增光伏并網裝機容量54.88GW,同比上升13.9%,累計光伏并網裝機容量達到308GW,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全年光伏發電量為32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1%,約占全國全年總發電量的4.0%。預計2022年光伏新增裝機容量超過75GW,累計裝機容量有望達到約383GW。 產業鏈分析 光伏產業鏈上游包含硅料、硅片、光伏輔料等原材料,中游以電池片、組件等為主,下游主要由逆變器、光伏電站及分布式光伏組成。 2.1上游 上游是晶體硅原料的采集和硅棒、硅錠、硅片的加工制作,代表性企業包括通威股份(硅料)、TCL中環(硅片)、海優新材(光伏輔材)、明冠新材(光伏輔材)等。 2.1.1硅料硅片:供需仍偏緊,龍頭產能加速擴張 2018年和2019年,多晶硅行業供大于求,總體產能利用率相對較低;到了2021年,硅料環節供需較為緊張,隨著上游硅料價格持續上漲,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游需求。 2022年,多晶硅料的價格沖破300元kg,上漲態勢明顯,硅料相對需求仍舊偏緊,但伴隨著硅料新增產能陸續投放,疊加國內補裝和海外搶裝,目前光伏需求有望迎來高景氣周期。 A股硅料硅片領域的上市企業代表主要有通威股份、大全能源(688303.SH)和TCL中環三家,它們的市值規模均在1000億元以上,2021年營收均超過100億元,體量較大。 通威股份具有“農業(漁業)+光伏”的雙主業經營模式,主要產品為水產飼料、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多晶硅。在新能源方面,2021年通威股份全年實現硅料銷量10.77萬噸,同比增加24.3%,由于硅料產銷量大幅提升,2021年其盈利實現快速增長;2022年上半年,隨著樂山二期5萬噸、保山一期5萬噸項目的產能釋放,通威股份實現高純晶硅產量10.73萬噸,同比增長112.15%,國內市占率近30%。 大全能源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于2021年7月上市,主營業務以多晶硅為核心,多晶硅產能為10.5萬噸年。2021年,該公司多晶硅產量約為8.66萬噸,同比增加12.03%,占國內多晶硅產量的17.75%。據CPIA數據,2022年上半年國內多晶硅產量約36.5萬噸,大全能源的多晶硅產量為6.67萬噸,占國內多晶硅產量的18.3%,規模在業內處于第一梯隊。 TCL中環的主營業務為半導體硅片、半導體功率和整流器件、導體光伏單晶硅片、光伏電池及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21年末,該公司晶體產能達88GW,G12(指12英寸超大鉆石線切割太陽能單晶硅正方片)先進產能占比約為70%,硅片外銷市場市占率全球第一。隨著銀川項目陸續投產,預計2022年末該公司晶體產能將超過140GW,G12先進產能占比約為90%,成為全球單晶規模TOP1廠商。 2.1.2光伏輔材:企業數量眾多,細分領域小而精 在“十四五”期間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新基建”的帶動下,光伏新增裝機量的持續增長將成為拉動光伏輔材消費的主要動力。 光伏輔材的細分領域很多,主要包括玻璃、膠膜(EVA)、背板、邊框、接線盒等。光伏玻璃是在太陽能電池組件中起保護電池片的作用,同時還具有較高的透光率;光伏膠膜是一種熱固性有粘性的膠膜,用于放在夾膠玻璃中間;光伏背板主要用于抵抗濕熱等環境對電池片、EVA膠膜等材料的侵蝕,起到保護的作用。 光伏玻璃是光伏組件的主要輔材,目前國內出現以信義光能(0968.HK)和福萊特(601865)(601865.SH)為代表的頭部企業。 據卓創資訊(301299)統計,截至2021年10月,國內在產超白壓延玻璃日熔量合計4.31萬噸,較2020年同比增加53.4%,供給較為寬松,其中,信義光能和福萊特兩大頭部企業產能合計占總產能的49.93%。 作為光伏膠膜的主體材料,2021年EVA光伏膠膜料需求量約為80萬噸,為EVA下游第一大應用領域。長期以來,國內EVA高度依賴進口,進口依存度大于50%。 據卓創資訊統計,2021年中國EVA產量為100.76萬噸,表觀消費量為205.3萬噸,自給率約為49%,特別是生產難度高的高VA含量EVA產品的進口依存度更高,差異化、高端化將成為EVA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A股光伏輔材領域的上市企業數量最多,共有18家,它們分別為福萊特、聯泓新科(003022)(003022.SZ)、福斯特(603806)(603806.SH)、金博股份(688598.SH)、海優新材(688680.SH)、中信博(688408.SH)、明冠新材(688560.SH)、賽伍技術(603212)(603212.SH)、帝科股份(300842)(300842.SZ)、通靈股份(301168)(301168.SZ)、安彩高科(600207)(600207.SH)、宇邦新材(301266)(301266.SZ)、拓日新能(002218)(002218.SZ)、愛康科技(002610)(002610.SZ)、快可電子(301278)(301278.SZ)、同享科技(839167.BJ)、亞瑪頓(002623)(002623.SZ)、清源股份(603628)(603628.SH)。 福萊特的主營業務為各種玻璃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光伏玻璃、浮法玻璃、工程玻璃和家居玻璃。該公司是我國最早進入光伏玻璃行業的企業之一,2006年,福萊特通過自主研發成為國內第一家打破國際巨頭對光伏玻璃的技術和市場壟斷的企業,成功實現了光伏玻璃的國產化。 福萊特在光伏玻璃的配方、生產工藝和自爆率控制等關鍵技術方面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早在2008年,該公司的光伏玻璃經全球知名光伏電池組件公司日本夏普公司測試使用,產品質量達到與國際著名光伏玻璃制造商日本旭硝子、英國皮爾金頓公司、法國圣戈班公司相同的水平。同時,該公司是國內第一家、全球第四家通過瑞士SPF認證的企業(SPF認證被公認為高性能光伏玻璃的權威認證)。 截至2021年末,福萊特光伏玻璃的總產能為1.22萬噸天,預計2022年釋放7座1200噸天的光伏玻璃產能。目前,該公司與信義光能同處于光伏玻璃行業的第一梯隊,兩家公司市場占有率合計超過50%,在盈利能力方面與二三線企業拉開較大差距。 聯泓新科主要產品為EVA光伏膠膜料、EVA電線電纜料、PP薄壁注塑專用料、特種表面活性劑、聚醚、聚醚大單體、高性能減水劑。2021年末,聯泓新科EVA產品全年產量為13.04萬噸,產能利用率為107.8%。 福斯特的主要產品為光伏膠膜、光伏背板、電子材料感光干膜,2021年共計銷售光伏膠膜9.68億平米,實現營業收入115.1億元。2021年,受PVDF樹脂價格上漲影響,市場主流KPC結構背板價格大幅上漲,而以福斯特為代表的少數企業研發及較早布局的氟涂層CPC背板凸顯性價比優勢,該公司背板產品銷售結構優化,銷量有較大幅度增長,全年共計銷售光伏背板6822.14萬平米,實現營業收入7.26億元。 2.1.3磨具磨料:產品價格下降,處于優勝劣汰博弈期 作為硅切片的切割工具,金剛石線的需求增長較快。據CPIA數據測算,2022年全國金剛線的需求量將達到1億千米。 從行業供給看,金剛線生產企業普遍存在產能擴充計劃,行業競爭依舊激烈,產品價格存在持續下降壓力,業內企業唯有通過持續技術進步、提升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維持自身競爭優勢,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 A股磨具磨料領域的上市企業共有易成新能(300080)(300080.SZ)、三超新材(300554)(300554.SZ)和岱勒新材(300700)(300700.SZ)三家。 易成新能的主要產品為晶硅片切割刃料、廢砂漿回收利用、硅片切割、光伏工程、金剛線制品、工業污水處理、石墨、電池片。晶硅片切割刃料產品是一種磨料磨具,主要用于光伏產品的切片和開方,屬于光伏產業的上游。易成新能于2013年5月完成對易成新材的并購,光伏刃料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提升至40%。 三超新材的主營業務是金剛石工具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電鍍金剛線和金剛石砂輪,現能夠生產0.035mm-0.450mm適用于多種用途、多種規格的產品。2022年,該公司重點推進“年產1000萬千米超細金剛石線鋸生產項目”的一期工作,采購國產設備替代日本中村設備,并開始二期國產設備的部署和投產工作,力爭年內完成年產1000萬千米硅切片線項目的實施,提高硅切片線的產能。 岱勒新材同樣主要從事金剛石線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電鍍金剛石線,主流產品規格已迭代至0.035-0.040mm。2022年,岱勒新材的產能大幅提升,自2022年1月的80萬千米月增加至6月的120千米月。 2.1.4光伏加工設備:國產化替代持續,龍頭緊抓研發創新 A股光伏加工設備領域的上市企業代表共有10家,分別為邁為股份(300751)(300751.SZ)、晶盛機電(300316)(300316.SZ)、上機數控(603185.SH)、捷佳偉創(300724)(300724.SZ)、奧特維(688516.SH)、帝爾激光(300776)(300776.SZ)、連城數控(835368.BJ)、高測股份(688556.SH)、京山輕機(000821)(000821.SZ)、金辰股份(603396)(603396.SH)。 上述10家企業的市值規模均在100億元至1000億元之間,其中,2021年末,邁為股份的市值規模最大,達876.21億元。 邁為股份的主營產品為太陽能電池絲網印刷生產線成套設備,該設備屬于光伏電池片核心制造工序之一印刷電極所需的生產設備。21世紀初,外國廠商憑借雄厚的資本實力和先進的技術優勢在該領域內形成了一定的壟斷,目前邁為股份實現了絲網印刷設備的國產化替代。 邁為股份生產的太陽能電池絲網印刷生產線成套設備印刷產能較大,碎片率較低,印刷精度較高,目前該公司主營產品的印刷產能(PERC設備工藝)可以達到單軌3600片小時,雙軌7200片小時,碎片率可以達到小于0.1%,印刷精度可以達到±5微米。 晶盛機電主要產品為光伏和半導體領域的晶體生長及加工設備,是行業內率先開發并批量銷售G12技術路線的單晶爐、智能化加工設備、疊瓦自動化產線的廠商。在輔材耗材領域,該公司高品質大尺寸石英坩堝在規模和技術水平上均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在半導體和光伏領域取得了較高的市場份額。 自2004年進入光伏行業以來,上機數控長期聚焦于光伏晶硅材料的研究并從事晶硅專用加工設備的制造,已形成了覆蓋開方、截斷、磨面、滾圓、倒角、切片等用于光伏硅片生產的全套產品線。截至2021年末,上機數控單晶硅已經形成30GW的拉晶產能,并配套建設了切片產能。 2022年2月,上機數控與包頭市固陽縣人民政府簽訂了《投資協議》,擬在內蒙古包頭市固陽縣投資建設年產15萬噸高純工業硅及10萬噸高純晶硅生產項目。項目分為二期具體實施,第一期設計產能為8萬噸高純工業硅及5萬噸高純晶硅。 2.2中游:光伏電池及組件集中度將提升 中游是光伏電池和光伏電池組件的制作。 2021年硅料價格持續走高,對下游電站裝機需求釋放產生一定壓力,大尺寸高功率組件逐步成為主流,N型電池產業化進度加快。電池環節,2022年企業盈利水平逐步修復,N型電池加速產業化進程,TOPCon產能逐步落地并獲得下游中標合同。 組件環節,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龍頭競爭力不斷加強。2022年上半年國內電站項目累計招標達到約93.2GW,但由于組件價格較高實際供貨較少,下半年國內組件需求將成爆發式增長。 A股光伏電池組件領域的上市企業共有12家,分別為隆基綠能、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愛旭股份(600732)(600732.SH)、東方日升(300118)(300118.SZ)、航天機電(600151)(600151.SH)、鈞達股份(002865)(002865.SZ)、中來股份(300393)(300393.SZ)、協鑫集成(002506)(002506.SZ)、海泰新能(835985.BJ)、億晶光電(600537)(600537.SH)。 在規模、成本及品牌渠道建設下,頭部組件廠商優勢顯著,行業格局進一步優化。2021年,前四大組件廠商分別為隆基綠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它們的市值規模均在1000億元以上,2021年營業收入均在400億元以上。 隆基綠能主要從事單晶硅棒、硅片、電池和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光伏集中式地面電站和分布式屋頂開發提供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2021年,隆基綠能實現單晶硅片出貨量70.01GW,其中對外銷售33.92GW,自用36.09GW;實現單晶組件出貨量38.52GW,其中對外銷售37.24GW,同比增長55.45%,自用1.28GW。 預計到2022年底,隆基綠能計劃單晶硅片年產能達到150GW,單晶電池年產能達到60GW,單晶組件產能達到85GW;2022年度單晶硅片出貨量目標為90GW-100GW(含自用),組件出貨量目標為50GW-60GW(含自用)。 晶澳科技主營業務為太陽能光伏硅片、電池及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太陽能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運營等業務。據第三方權威咨詢機構PVInfoLink統計數據,2017—2021年,晶澳科技組件出貨量連續5年穩居全球前三名。截至2021年底,晶澳科技擁有組件產能近40GW,上游硅片和電池產能約為組件產能的80%。按照該公司未來產能規劃,2022年底規劃組件產能超50GW,硅片和電池產能會繼續保持組件產能的80%左右;預計到2023年底組件產能將超過75GW。 天合光能于2020年6月上市,主要產品有光伏組件、系統產品、光伏電站、智能微網及多能系統。2021年,該公司光伏組件出貨量為24.8GW,其中大尺寸210組件累計出貨超16GW,由于深耕210mm尺寸超高功率“至尊”組件產品系列,2021年天合光能的大尺寸組件出貨量全球第一。2022年上半年,該公司光伏產品出貨18.05GW。 在產能制造端,截至2021年末,天合光能電池產能達35GW,組件產能達50GW,其中210大尺寸產能占比超過70%。預計到2022年底電池片、組件產能可分別達50GW、65GW,210210R產能占比超過90%。 晶科能源于2022年1月上市,是國內同行業最早在海外建成產能的企業,主要產品為光伏組件、電池片、硅片。據GlobalData(DATA.L)數據,2016—2019年,晶科能源連續4年位居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第一名。截至2021年末,晶科能源海外營業收入占比為75.38%,在全球擁有超過3萬名員工及12個生產基地。 截至2021年末,晶科能源單晶硅片產能約為32.5GW,電池片產能約為24GW,組件產能約為45GW。2022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已投產16GWN型TOPCon電池產線,預期至2022年末,該公司投產和在建的N型TOPCon電池產能共計將超過30GW。 2.3下游 下游是光伏電站系統的集成和運營,除此之外,還包括逆變器裝置。雙碳目標下,我國光伏發電進入大規模、高比例、高質量的快速健康發展階段。 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光伏發電新增并網30.88GW,同比增長137.4%;預計2022年全年光伏發電新增并網108GW,較上年實際并網容量將同比增長95.9%。 政策方面,2022年上半年國家各部委出臺多項政策支持光伏發電。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住建部印發《“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國家能源局、科學技術部聯合印發《“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旨在錨定到203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的目標,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2.3.1逆變器:需求持續增長,龍頭企業突圍出海 光伏逆變器是光伏發電和儲能系統的核心部件,它連接光伏方陣和電網,可以實現直交流電壓相互轉化。 光伏組件的壽命一般在25年,隨著全球各地光伏裝機容量的大幅提升和原有逆變器設備的老化,光伏逆變器替換需求將持續增長。近年來,國產逆變器的技術與產品性能不斷優化,在低成本優勢助力下,國產逆變器在海外市場的滲透率有所提升。 據伍德麥肯茲數據,2020年全球逆變器出貨排名中,華為以23%的市場份額占據第一,陽光電源以19%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后,逆變器雙龍頭格局形成。此外,錦浪科技(300763.SZ)、固德威(688390.SH)、上能電氣(300827)(300827.SZ)也位列全球前十大逆變器廠家之中。 A股逆變器領域的上市企業共有6家,分別為陽光電源、錦浪科技、固德威、禾邁股份(688032.SH)、昱能科技(688348.SH)、上能電氣。 陽光電源主要產品及服務為光伏逆變器、風電變流器、儲能系統、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水面光伏設備、智慧能源運維服務,在組串式光伏逆變器領域具有龍頭地位。2021年,陽光電源的光伏逆變器全球發貨量為47GW,其中國內出貨量為18GW,海外出貨量為29GW,出貨量全球市占率在30%以上,已批量銷往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美國、日本、印度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陽光電源發布大功率組串逆變器SG320HX,最大輸出功率為352kW,引領300kW+組串新技術。截至2022年6月末,陽光電源在全球市場已累計實現逆變設備裝機超269GW,成為全球光伏逆變器出貨量最大的公司。 錦浪科技主要從事組串式逆變器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專注于分布式光伏發電領域。2021年,該公司已投運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分布于浙江、江蘇、廣東等省份,光伏電站數量達177個,總裝機容量約為177.76MW,收入為8684.38萬元。 固德威的主要產品包括光伏并網逆變器、光伏儲能逆變器、智能數據采集器以及SEMS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其組串式光伏并網逆變器涵蓋0.7kW~250kW功率范圍。2021年,該公司逆變器出貨量約為50.8萬臺,其中并網逆變器出貨量約為44.72萬臺,占比約為88.03%;儲能逆變器出貨量約為6.08萬臺,占比約為11.97%。在海外市場方面,2021年該公司境外逆變器出貨量約為35.58萬臺,占比約為70.04%;境內逆變器出貨量約為15.22萬臺,占比約為29.96%。 禾邁股份于2021年12月在科創板上市,主要產品有微型逆變器及監控設備、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模塊化逆變器及其他電力變換設備、電氣成套設備及元器件。其中,該公司微型逆變器產品具有一定技術和市場優勢,有一拖一至一拖六全系列產品,額定功率在250W與2250W之間,可滿足182210大功率光伏組件應用需求。2021年,該公司微型逆變器及監控設備實現收入4.5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30.7%。 2.3.2光伏發電:大型國企央企坐鎮,民企力量異軍突起 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至2021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并網容量305.99GW,國內新增并網容量共計5488萬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電站新增2560.9萬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2927.9萬千瓦,分布式光伏中尤以戶用表現突出,戶用新增裝機容量超2159.62萬千瓦,同比增長114%,戶用裝機成為光伏裝機的重要組成部分。 A股光伏發電領域的上市企業共有12家,分別為太陽能(000591.SZ)、林洋能源(601222)(601222.SH)、京運通(601908.SH)、露笑科技(002617)(002617.SZ)、浙江新能(600032)(600032.SH)、晶科科技(601778)(601778.SH)、金開新能(600821)(600821.SH)、東旭藍天(000040)(000040.SZ)、芯能科技(603105)(603105.SH)、聆達股份(300125)(300125.SZ)、珈偉新能(300317)(300317.SZ)、兆新股份(002256)(002256.SZ)。 太陽能是一家央企,主要業務以太陽能光伏電站的投資運營為主。截至2022年6月末,該公司運營電站約4.3GW、在建電站約1.27GW、擬建設電站(已取得備案的平價項目)或經簽署預收購協議的電站約1.69GW,合計約7.26GW。預計到2025年末,該公司力爭光伏電站板塊實現電站累計裝機20GW,光伏制造板塊實現電池組件產能超26GW。 2021年,太陽能實現銷售電量59.22億千瓦時,較2020年同比增加6.3億千瓦時,增幅為11.89%;2022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銷售電量30.32億千瓦時,同比增加0.74億千瓦時,增幅為2.51%。 林洋能源是一家民企,主要從事智能、節能、新能源三個板塊業務。在新能源板塊,該公司自持各類光伏電站規模約1.6GW,儲備光伏項目超6GW,運維光伏項目超3.5GW,主要集中在江蘇、安徽、山東、河北等中東部地區和內蒙古呼和浩特地區。 京運通是一家民企,主要產品包括單晶硅生長爐、多晶硅鑄錠爐、單晶硅棒、多晶硅錠及單(多)晶硅片、新能源發電、無毒環保脫硝催化劑等。在新能源發電領域,截至2022年6月30日,該公司已并網的新能源發電站累計裝機容量共計1402.97MW,其中光伏電站(含地面電站和分布式電站)累計裝機容量為1254.47MW,風力發電站累計裝機容量為148.5MW。 浙江新能是一家國企,主營業務為水力發電、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投資、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截至2022年6月底,浙江新能已投產控股裝機容量432.81萬千瓦,其中光伏190.97萬千瓦,下屬光伏電站主要位于新疆、甘肅、青海和寧夏等省區。 東旭藍天是一家民企,擁有光伏組件生產、電站開發、施工建設、智能運維、技術研發等完整光伏發電體系。2021年末,東旭藍天自持光伏電站57座,并網裝機量約1GW,自運維及代運維項目超2GW,全年累計發電量11.5億千瓦時,上網電量11.41億千瓦時,等效利用小時數1249小時。 由于光伏電站初始投資大,進入壁壘較高,行業發展初期市場參與者以大型央企和國企為主。近年來,隨著國家產業政策支持,光伏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尤其是分布式光伏電站的迅猛發展,吸引越來越多民營資本進入光伏發電行業中,光伏電站投資主體逐漸多元化。 總榜單:硅料硅片企業摘冠 本排行榜選取A股申萬二級行業——光伏設備以及三級行業——光伏發電共64家企業作為研究對象,主要以2021年財務數據為基礎,從七大維度共16個財務指標對上述企業進行比較分析,各財務指標及權重分別如下: ①企業價值35%(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總市值); ②經營能力與收益質量30%(營收15%、凈利潤5%、銷售毛利率5%、年化ROE5%); ③資本結構與償債能力10%(資產負債率5%、流動比率2.5%、速動比率2.5%); ④營運能力10%(應收賬款周轉率2.5%、存貨周轉率2.5%、總資產周轉率5%); ⑤現金流5%(收現比); ⑥成長能力5%(營收同比增長率2.5%、營收復合增長率2.5%); ⑦研發創新投入5%(研發費用率2.5%、研發人員占比2.5%)。 如圖表3所示,2022年光伏上市企業綜合實力排行榜中,前十大企業分別為通威股份(硅料硅片)、隆基綠能(光伏電池組件)、大全能源(硅料硅片)、福萊特(光伏輔材玻璃)、陽光電源(逆變器)、TCL中環(硅料硅片)、聯泓新科(光伏輔材膠膜)、晶澳科技(光伏電池組件)、天合光能(光伏電池組件)、福斯特(光伏輔材背板)。 榜單解讀:八家市值超千億,光伏加工設備研發投入高 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當下,資本市場肩負著建設新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國家重任,而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光伏產業方面,從榜單的整體情況看,硅料硅片企業在市值管理、營收規模、盈利質量等方面得分普遍較高;光伏加工設備、逆變器企業在盈利質量、研發創新投入等方面表現突出;而磨具磨料企業由于競爭激烈普遍面臨營收增速不佳、凈利潤出現虧損的經營局面。 4.1企業價值:八家市值超千億,光伏電池組件占半 與一般企業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優勢在于融資能力較強,能夠在證券市場上大規模募集資金,從而促進公司抓住機遇快速發展壯大。作為行業的排頭兵,上市公司有責任、有義務回報投資者,贏得投資者的信任。 在衡量企業價值時,上市公司的市值是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對上市公司而言,股價和市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發展潛力,優質的上市公司能夠為投資者帶來穩定可靠的收益。 榜單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總市值超千億元的光伏企業合計8家。其中,光伏電池組件龍頭隆基綠能、硅料硅片龍頭通威股份、逆變器龍頭陽光電源分別以3668.01億元、2177.03億元和1871.34億元的市值位列前三;來自光伏電池組件領域的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分別以1678億元、1509.78億元和1447.95億元的市值緊隨其后;來自硅料硅片領域的TCL中環、大全能源分別以1421.96億元、1066.77億元的市值躋身前八。 如圖表4-1所示,在12家光伏電池組件企業中,總市值超千億元的企業共有4家,與剩余8家企業的市值規模差距拉大,如海泰新能的市值規模最小,尚不足50億元。在市場競爭中,規模越大的企業風險抵御能力越強。即便在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價格處于低谷時,大型企業由于具有成本控制優勢,再加上技術優勢,市場份額會逐步提升,投資者也更愿意給予其較高的市場估值。 4.2營收質量:硅料硅片話語權較強,組件利潤空間備受擠壓 企業經營業績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未來的經濟前景和發展空間,因此,營收質量是衡量上市公司實力強弱的重要維度。 營業收入反映了企業的經營成果,同時也是企業獲取利潤的重要保證。銷售毛利率是對企業盈利能力進行評價的核心指標,毛利率越高,說明企業盈利能力越強,成本控制能力也越強。另外,年化ROE(凈資產收益率)反映了企業利用自有資本獲得凈收益的能力,該值越高,說明企業的投入帶來的收益越高。 在營業收入方面,2021年,光伏行業共出現12家營收規模在100億元以上的上市企業,其中營收規模超百億元的企業共有7家,分別為隆基綠能、通威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TCL中環、晶科能源、陽光電源,各自的營收規模分別為809.32億元、634.91億元、444.8億元、413.02億元、411.05億元、405.7億元、241.37億元。 在成本控制及盈利能力方面,如圖表4-2所示,2021年,A股硅料硅片企業的銷售毛利率均值位居第一,為38.34%,中位數為27.68%。硅料是最主要的光伏原材料之一,其價格的變動對下游產業鏈的影響較大,因此硅料及硅片企業對下游企業的議價能力較強。 以大全能源為例,2021年,該公司的銷售毛利率高達65.65%,同比提升了32.02個百分點;年化ROE為54.18%,同比提升了28.07個百分點,其盈利能力在64家光伏企業中首屈一指。2021年以來,光伏行業維持高景氣度,產業鏈上游硅料產品供給偏緊,導致價格持續攀升,有力推動大全能源提升其綜合競爭優勢和盈利能力。 另外,逆變器、光伏加工設備企業的市值規模和營收規模雖然不及光伏電池組件企業,但它們重視研發,銷售毛利率以及投資回報率較高,因此綜合實力排名靠前。 相對來說,光伏電池組件企業的銷售毛利率最低,平均值為10.26%,中位數為10.27%。如圖表4-3所示,即便是盈利能力最強的龍頭企業隆基綠能,其銷售毛利率也僅在20%左右。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大宗商品價格連續上漲、海運費用持續高企、光伏行業上游硅料供應緊缺、硅片及電池片價格持續高位運營,疊加輔料價格不同程度上漲,光伏行業中游組件生產成本快速攀升,對光伏行業組件廠商帶來較大的沖擊。 2021年,光伏電池組件企業中,除隆基綠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四家大型企業的凈利潤實現超過10億元外,愛旭股份、東方日升、鈞達股份、中來股份、協鑫集成、億晶光電等企業均有不同程度的虧損。 以億晶光電為例,2021年,該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0.8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0.36%;歸母凈利潤為-6.02億元。對此,該公司表示,受材料成本2021年持續處于高位及新投產線產能爬坡影響,產品毛利率下降,經營業績出現虧損。 4.3資本結構與償債能力:資產負債率均值達52.16%,禾邁股份負債最低 光伏行業屬于重資產行業,從資本結構與償債能力看,2021年末,64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均值為52.16%,中位數為52.75%;另從子行業看,光伏電池組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普遍較高,平均值為68.09%,中位數為69.74%。 近兩年,光伏電池組件龍頭廠商仍在加碼擴產,新增產能釋放后不僅有利于企業將產量轉化為銷量和盈利,還可以擴大競爭優勢,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因此企業的融資需求較高,資產負債率處于行業高位。 不過,雖然同處于光伏電池組件行業,前四大龍頭企業的戰略布局仍有所側重,有的企業負債迅速攀升,也有的企業在優化財務結構。 具體來看,2021年末,隆基綠能的資產負債率為51.31%,較2020年降低了8.07個百分點,顯著處于同行較低水平;而晶科能源的資產負債率高達81.4%,較2020年末增加了6.16個百分點,刷新了近五年來該公司負債水平的最高記錄,該公司也成為了光伏行業負債水平最高的企業;另外,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的資產負債率相對低一些,均在70%左右。 不過,光伏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較強,一半的企業流動比率及速動比率均在1倍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與逆變器領域的其他企業不同,如圖表4-4所示,2021年末,禾邁股份的資產負債率僅為6.81%,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為16.74倍和16.14倍,是光伏企業中負債水平最低且短期償債能力最強的。 4.4營運能力與現金流:光伏發電經營效率偏弱 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是評價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的常見三大指標。其中,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反映出企業營業收入的資金回籠效率越高;存貨周轉率用于反映企業存貨的流動性和銷售能力;總資產周轉率反映了企業整體資產的營運能力。 在營運能力方面,據同花順(300033)iFinD數據,2021年,64家光伏企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均值為9.30次年,中位數為4.24次年;存貨周轉率均值為11.59次年,中位數為5.07次年;總資產周轉率均值為0.61次年,中位數為0.59次年。 其中,光伏發電企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均值為1.87次年,中位數為1.16次年;存貨周轉率均值為38.41次年,中位數為12.53次年;總資產周轉率均值為0.21次年,中位數為0.17次年。 由于光伏發電企業以投資運營光伏電站為主,它們的下游客戶是國家電網,結算周期相對較長,致使應收賬款管理能力普遍較弱,盡管它們的存貨周轉能力較強,但仍然拉低了整體的資產經營效率。不過,光伏發電企業以及下游客戶以大型央企和國企為主,資金實力相對雄厚,因此企業經營穩定。 對于重資產企業而言,現金流可謂是企業的“生命流”,因此,回款能力對光伏企業來說是一個重要評估維度。 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21年,64家光伏企業的收現比均值為79.16%,中位數為80.26%。其中,逆變器企業的收現比較高,均值為91.87%,中位數為94.36%,由于具有良好的回款能力,逆變器企業的償債能力普遍較強。 4.5成長能力:光伏加工設備企業營收高增 當前我國光伏行業仍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在市場競爭逐漸加劇下,光伏企業的經營規模需要不斷擴大,以迅速搶占市場份額。本榜單選取了光伏企業的2021年營收同比增長率以及近三年的營收復合增長率指標,以反映光伏企業近年來經營規模的成長情況及發展潛力。 從成長能力角度分析,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21年,64家光伏企業的營收同比增長率均值為47.39%,中位數為35.65%;近三年的營收復合增長率均值為29.31%,中位數為28.97%。 值得注意的是,3家磨具磨料企業近三年的營收復合增長率均值為-7.42%,中位數為-6.53%,成長能力遠落后于光伏企業的整體發展水平,且2021年岱勒新材、易成新能、三超新材這三家磨具磨料企業的凈利潤分別為-0.8億元、-2.79億元、-0.75億元,均處于虧損狀態,由于磨具磨料企業的規模小,整體的抗風險能力不足,因此未來成長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相對來說,硅料硅片企業的成長能力更強,2021年行業整體的營收規模同比增加近一倍,且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速均值為50.65%,僅次于光伏加工設備的50.89%,極具有成長潛力。 4.6研發創新投入:光伏加工設備企業包攬研發榜前二 技術創新能夠幫助企業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從而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持。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的研發投入會相應地增加,從而提高企業的創新績效。 光伏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技術進步加快促進產業更新換代,產業鏈各環節不斷擴大規模,競爭日益激烈,因此企業對研發創新的投入更加重視,不斷推出新產品、新工藝,以增強市場競爭力。本榜單選取了研發費用率、研發人員占比兩個指標,以反映光伏企業的整體研發創新投入力度情況。 在研發投入上,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21年,64家光伏企業的研發費用率均值為3.82%,中位數為3.54%;研發人員占比均值為16.28%,中位數為13.35%。 如圖表4-8所示,在2021年光伏企業研發創新投入前十五大榜單中,光伏加工設備企業占據七席,逆變器企業占據六席,上述兩個行業對研發投入力度較大。 如圖表4-9所示,光伏加工設備、逆變器企業的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6.63%和6%,中位數分別為6.51%和5.49%,在光伏企業中處于較高水平;另外,在研發人員占比方面,逆變器、光伏加工設備企業的研發人員占比均值分別為30.18%和21.72%,中位數分別為27.8%和22.69%。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關鍵字標籤:耐熱玻璃棒加工 |
|